緵字的意思

緵拼音 zōng    緵部首 糹 緵笔画 15 注音 ㄗㄨㄥ    繁体字 緵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撇捺折竖撇捺撇折捺 緵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緵五笔86:XQBT 緵五笔98:XRBT 五行:火 UniCode:U+7DF5 四角号码:22947 仓颉:VFUCE GBK编码:BE9B 规范汉字: 緵的解释


zōng   ㄗㄨㄥˉ
◎ 古代布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内含经线八十根为一緵,也因此指很粗的布。
◎ 古同“稯”,古代计量器,满手为一把,緵为四十把。

緵的汉语字典

[①][zōng]
[《廣韻》子紅切,平東,精。]
[《廣韻》作弄切,去送,精。]
“總2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古代一种粗布。
(2)细而密的鱼网。参见“緵罟”。
(3)通“稯”。古代禾稼的计数单位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子紅切,上平1東,zōng,通開一平東精

緵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  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緵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932第07(点击查看原图)  的拼音:
【廣韻】子紅切【集韻】祖叢切,?音㚇。【玉篇】縷也。【史記·孝景本紀】令徒隷衣七緵布。【註】緵,八十縷也。與布相似,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縫。 又【爾雅·釋器】緵罟謂之九罭,九罭,魚罔也。【註】今之百囊罟,江東謂之緵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作弄切,音糉。義同。 又與稯通。【儀禮·聘禮】十筥曰稯。【註】古文稯作緵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器】緵罟謂之九罭,緵罟,魚罔也。〕 謹照原文緵罟魚罔也改九罭魚罔也。 緵的字源字形

字源字形

中国大陆宋体  台湾细明体  日本明朝体  韩国明朝体  旧字形  

基本字义

zōng(ㄗㄨㄥ)

⒈  古代布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内含经线八十根为一緵,也因此指很粗的布。

⒉  古同“稯”,古代计量器,满手为一把,緵为四十把。

其他字义

zòng(ㄗㄨㄥˋ)

⒈  一种网眼细密的鱼网。

English

net

汉语字典

偏旁部首

笔画查字

汉字结构